廖耀湘被俘后在宴上拍桌不服,刘亚楼转身请来一人,廖连敬三杯酒
1948年,辽沈战役结束后,东野特意宴请了被俘的敌军将领。对于刘亚楼将军递过来的酒杯,众人均心服口服地一饮而尽。唯独廖耀湘,直接将酒杯摔在了桌子上:“你们究竟会不会打仗!”面对他的斥责,刘亚楼并未恼怒,而是转身请来了一个人。廖耀湘见到来人后终于偃旗息鼓,主动罚了三杯酒。他究竟有何不满?他又为何会突然改变态度?刘亚楼又请来了谁?两难境地1948年,收复四平之后,东北形势来到了一个新的局面。东野退至松花江以北休整,而国民党军队也开始厉兵秣马,准备在东北展开一次大总攻。大战一触即发。毛主席知道,要想扭转局势,必须主动出击,这样才能掌握战斗的主动权。在一番紧密的思考后,我军将目标放在了锦州。此地就像一根扁担,一头挑着东北战场,一头挑着华北战场。它同时是两个战场的战略要冲,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只要我军攻占了锦州,东北之敌就再无南逃的可能,只能被我军尽数消灭。当时东野想采取保守打法,先攻占长春,再一路向南进攻。这样既能消耗敌人,又能节省自身兵力。但这种想法很快就被中央否决了。这种方法不仅太拖拉,甚至还有可能会威胁华北战场。作为我军在解放战争中的首次反攻战,必须要在短时间内将敌人歼灭。既要打得快,又要打得漂亮。中央之所以这样要求,除了想要传扬我军的威名外,更重要的是想让我军在东北人民的心中树立一个好的形象。从革命很长的一段时间里,东北人民便与我军鲜少接触。因此,他们对我党并不熟悉,甚至大部分人对国民党还抱有幻想。而辽沈战役正是我军向人民展现自己的“名片”,这个“名片”不仅要漂亮,更要让人耳目一新。所以,辽沈战役第一仗必须定在锦州。战略目标定下后,东野立即展开了行动。老蒋也知道此次战役的重要性。于是他亲自从南京飞到北平,准备亲自督战。我军刚有所动作,他便看出了我军的意图。为了解锦州之困,老蒋急忙调集驻锦西和葫芦岛的11个师,组成“东进兵团”驰援锦州。东野立即派了四纵前去打援。两军激战了数日,各自均有不小的伤亡。到最后,敌人甚至派来了飞机和军舰,没日没夜地朝着我方阵地狂轰滥炸。但在我军战士顽强的阻击下,敌人始终未能前进一步。眼见东边迟迟没有进展,老蒋又将希望放在了西边。与此同时,由廖耀湘率领的六个军共11万人组成的“西进兵团”,也开始前往锦州增援。其实东线之敌完全是靠着地势优势,才能与我军坚持对战这么多天。而西线的廖耀湘则是完全与我军硬碰硬了。老蒋之所以将他派到难打的西线,完全是因为相信他的实力。在解放战争初期,我军便在廖耀湘手上栽过“跟头”。他所带领的新六军是全机械化部队,不仅纪律性强,而且擅长灵活机动。四平战役中,他便用一个团突破了我军的防线,这才导致我军撤到了松花江。廖耀湘出发前也信心满满地向老蒋保证道:“完不成任务,军法处置!”但让他没想到的是,这竟然是他最后一次在战场上如此狂妄了。东野提前做好了准备,早早便将五、六、十纵队放在了立屯线驻守。两军一遇上便展开了激烈的交战。然而,与塔山方向的战况一样,廖耀湘虽然有众多重武器,但始终未能突破我军的防线。就在众人僵持不下之际,后方突然传来了锦州被成功解放的消息。廖耀湘大惊,他没想到我军在短时间内竟然能进步这么快。情况紧急,他也管不了太多,当即就要带着部队往回撤。就在这时,他突然收到老蒋的急电:只许进,不许退,务必要将锦州夺回来!愿赌服输对于廖耀湘来说,老蒋这种想法简直是天方夜谭。锦州十万多重兵,都没能抵抗得了解放军。他只剩几万人马,怎么可能打得过。但老蒋的命令他又不能不听。所以当东野在清理完锦州的残敌后,转身一看,发现廖耀湘兵团竟然在一百公里外磨磨蹭蹭!众人大喜,送上门来的敌军,不吃白不吃啊!之后,我军的九个纵队直朝着黑山而来。在敌人还未反应过来时,我军便已经将他围了个水泄不通。廖耀湘别无选择,只能硬着头皮上了。战斗开始后,东野总部下达命令:“各纵队不必找师,团也不必找营。大家只有一个目标,就是活捉廖耀湘!”就这样,战士们被彻底打乱队形,开始分散寻找目标。敌人哪里见过这样毫无章法的战术,一个个纷纷慌了阵脚,不知道往哪里逃。或者说,往哪里逃都会遇上解放军。到最后时,战士们也不知道往哪里打了,几乎是哪里人多就往哪里赶,哪里枪声响就往哪里支援。廖耀湘看到十几万士兵直朝着他一个人冲来,也开始慌不择路。最后,他与一个师长跑到一个农户家乔装打扮了一番,便往沈阳而去了。结果回到黑山时,两人正好碰上了韩先楚的三纵。一个军官立即发现了他的异常。哪有人穿着一身破布衣裳,还长得白白胖胖的?廖耀湘见瞒不住了,索性承认了自己的身份。他原本以为自己肯定难逃一死,却不料我军不仅没有伤害他,反而还好吃好喝地招待着他。他心中的恐惧与担心逐渐散去,只剩下满腔怒火。几天后,东北全境彻底解放。刘亚楼奉命为几位被俘的国军高级将领做思想工作。这天,他安排了一桌宴席,准备与几人“谈谈心”。在酒桌上,刘亚楼一一向他们敬酒。大部分将领都是敢作敢当的人,对于我军的以礼相待,他们便也顺其自然地接受了。但只有廖耀湘,在对方给他敬酒时,直接将杯子摔在了桌子上。他怒道:“你们究竟会不会打仗?一点战术也不讲,我还没摆好阵你们就开打了!”刘亚楼则平心静气地说道:“是你们看不懂我们的战术。我们以打胜仗为原则,以消灭敌人为目的,现在胜利不是属于我们了吗?”廖耀湘被说得哑口无言,却还是愤愤不平。刘亚楼见状也并未生气,他转身离开了一会儿。再回来时,他身后便跟了一个人。众人一看,发现正是驻守长春的国军老将郑洞国。廖耀湘生平很少看得起谁,有时连老蒋他都不放在眼中。但恰巧他的学长郑洞国是他最敬佩的人。两人在坐远征军时就是上下级,曾出生入死过。廖耀湘万万没想到,郑洞国竟然起义了!对方看到他眼中的惊讶,随即便解释说,自己一开始也是“被”起义的。但他在解放后,见到百姓生活比以前好了,才对我党产生敬佩之情。他又劝道,虽然打了败仗,但是顺应了民心,这何尝不是一种胜利?廖耀湘这下被说得心服口服。随后,他便拿着酒杯走到刘亚楼面前,向他敬三杯酒谢罪。在之后的日子里,他也一直积极配合改造。在1961年,他成为了第三批被特赦人员。此后余生,他将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了国家,取得了人民的谅解。
声明:个人原创,仅供参考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- 最近发表
-
- 随机阅读
- 搜索
-